董事局主席張傑先生接受HKMPTA(香港模具及產品科技協會)封面訪問


以技術為主導 穩健實現升級轉型

張傑先生帶領的億和精密工業控股有限公司,是我們香港工業界的驕傲,公司不斷精益求精、技術突破、為客戶創造價值,從而贏得全球多個知名企業推崇,張傑先生本人在業界享有很高聲望。本會特別專訪張傑先生,分享企業的成功之路。

業內許多看似很簡單的問題,張傑先生都認為應謹慎處理,穩健的經營方式是他所強調的。“國內工資原材料上漲,國家最低工資標準幅度也提升,令港商製造經營愈趨困難。”張傑先生指出:“不是工資上漲,就開始做自動化,其實不是這麼簡單,自動化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階段。”

“計劃性”和“結合性”地展開自動化

在他看來,自動化要適合自身企業的情況,如果一下子盲目跟隨,推動自動化,可能會造成資金緊張,投資和回報沒有那麼理想,甚至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。

他強調,隨著人工不斷上漲,自動化是必要的,但要很嚴格去投資,要採取“計劃性”和“結合性”的方式去展開。

所謂“結合性”,是指人工和自動化結合起來,慢慢改善。而“計劃性”,是更加複雜,張傑先生描述:“從計畫到生產,從生產到結果,都要結合公司的核心技術,一系列的去做計畫改革。”

他分享億和的例子:“自動化是計劃性的去做,必須是一個系列性,結構性的改革,才可以將成本降低。我們分生產革新和技術革新,針對成本改善,生產配合技術配合,甚至後勤都要配合,每一個部門都要有一個獨立的、範圍大的改善。不是一兩年投入就可以實現,我們投入一個革新要五年。甚至需要更長時間,對公司才有一個長遠的利益。提升效益,才是公司優先考慮的。”

首要做好本業 積極嘗試轉型 逐步探索

近年,業界不斷提倡“轉型升級”,事實上,轉型比開業更困難。我們應如何面對不可避免的轉型命運?張傑先生中肯地指出:“首先,能將自己的本業維持當然最好,但如果本業都沒有經濟效益回報,為何不去嘗試新的發展?”他同時說:“新的轉型也不容易,但都要嘗試,如果不嘗試,怎麼可能有升級轉型的機會。”

他表示:“我們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所有新的產品和轉型的機會,在2008年,我們投資國內廠房時,面對很多困難,但同時也很幸運,我們已經有了計畫去轉型,通過2009、2010年研發,大家覺得這個行業可以去做,到2010年策劃,收購,合作投資汽車零部件產品,通過這五年的時間去提升產業的形式、技術,我們都有個轉型的時間,過程也相當艱巨。”

清晰定位 懂得取捨 留心風險

“汽車行業屬專業行業,企業投資也需謹慎。”除了汽車零部件,還有醫療、航空等都被普遍看好的行業,張傑先生說:“清晰定位公司做那一方面產品,首先要有市場定位,才可以穩健增長。”

對於一些發展前景不是很好的工業環節或產品,億和會選擇取捨,轉給下線的公司生產。另外,億和非常注重發展的綜合性一站式服務,使客戶對其產生依賴,從而形成優越的綜合競爭力。

張傑先生特別指出,企業要留意未來的風險,“這幾年風險都相當之大,但有危才有機。”

把握國內市場 堅定信心創佳績

國內市場近幾年經營環境改變,受工資上漲、人民幣升值、惠港政策縮小等負面因素影響,不少企業早幾年轉移其他國家發展,國內對於港商的否還存在機會?

張傑先生的答案是肯定的,他認為,從全球環境分析,國內市場有很大的機會去投資或升級轉型。

國內工資上漲,在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工資也同步上漲,目前也不會比國內工資水準低。此外,他還肯定國內的工業基礎比較好。

張傑先生表示,企業不斷地運作,絕對要經歷風險和磨練才會成長,未來大家都要有信心,去創造最佳業績。